盈亚配资,股票配资平台合法,正规股票配资炒股平台,配资平台配资

網站導航

技術文章

當前位置:主頁 > 技術文章 > 還原遠古時代的色彩盛宴——功不可沒的體視學
還原遠古時代的色彩盛宴——功不可沒的體視學
更新時間:2016-12-27 點擊次數:2982

數碼顯微鏡在古典雕塑上的應用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古老的大理石雕塑都是白色的。但果真如此嗎?哥本哈根彩繪網絡 (CPN) 的科學家們向人們展示了希臘和羅馬的雕塑,這些雕塑飾有奢華的裝飾品,并施以華麗的色彩。借助手術顯微鏡和數碼顯微鏡,文物保護專員可以檢測油漆顏料的細微痕跡,還原遠古時代的色彩盛宴。

 

例如,18 世紀偉大的德國學者 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沿襲了“純白才是真正之美”這一傳統理念。如今,我們在審美方面仍然秉承這一理念。但*,自 19 世紀以來,古代雕塑就開始采用彩繪技術,即“多色”技法。具體做法是,細細研磨藍銅礦和孔雀石等礦物材料,然后用雞蛋或干酪素等粘合劑將之混合。彩繪雕塑增強了雕塑的三維立體效果,并為觀眾了解藝術作品傳遞了重要線索。例如,當游客參觀上古時期的城堡時,他們就只能認出波斯騎士的雕像,因為這些騎士的褲子上飾有東方國家典型的菱形圖案。

 

用于基礎研究的跨學科網絡

“我們都知道,色彩是所有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的重要組成部分”,哥本哈根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古代藝術館研究負責人 Jan Stubbe Østergaard 介紹道。“但是我們很難真正了解這種現象。”在博物館的許多古代雕塑中,我們對彩繪雕塑的深入研究相對較少。哥本哈根彩繪網絡是一支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丹麥*藝術學院文博學校、哥本哈根大學地質博物館、丹麥技術大學化學系,這支研究團隊旨在對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的雕塑進行研究,并對色彩的痕跡予以記錄。該研究任務非常緊迫,因為這些色彩痕跡正在逐漸消失。

圖 1:華麗的色彩為復原后的獅子雕像賦予了生命。復原者:V. Brinkmann 和 U. Koch-Brinkmann。圖片來源: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

   

 

顯微鏡圖像成為*線索

由于雕塑上的有些顏料殘留非常,導致無法提取樣本,因此顯微鏡就成了文物保護專員 Maria Louise Sargent 的zui重要工具。“我透過顯微鏡所觀察到的內容就是色彩的*線索”,文物保護專員說道。“因此,我會系統性地對雕塑進行觀察,確保不放過任何有關顏料的蛛絲馬跡,這一點非常重要。”Maria Louise Sargent 采用的是一臺手術顯微鏡和一臺數碼顯微鏡。

 

“數碼顯微鏡具有強大的靈活性,”這位文物保護專員介紹道。“這些雕塑高達兩米,而我們的掃描工作必須到每一厘米。此外,數碼顯微鏡的放大倍率能夠達到 160x。如此一來,色彩顏料和原始顏料殘留就不再只是微量的痕跡了,現在,我們可以更簡單地對這些線索進行詳盡地檢測和分析。通過數碼顯微鏡,我們可以記錄視頻和圖像,并在討論時,將這些資料呈現在監測器上。檢測完監測器上帶有顏料殘留的區域后,顯微鏡會保存數字圖像,形成記錄。

圖 2:用手術顯微鏡獲取的獅身人面像微量藍色顏料的圖像。未經鑒定。圖片來源: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

 

圖 3:用手術顯微鏡獲取的希臘人物肖像的右眼圖像。睫毛和其他上色細節清晰可見。圖片來源: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

 

與大英博物館開展合作

在利用手術顯微鏡搜尋痕跡的過程中,Sargent 在公元前 580 年的希臘石灰巖人物雕像上發現了極其微量的藍色顏料。對于鑒定顏料,Danes 寄希望于未來與大英博物館的合作上。這家歐洲博物館界的“巨鱷”已經采用 CPN 模式開啟了彩繪項目,并將 CPN 列為外部研究合作伙伴,攜手開展研究工作。“我們大英博物館的同事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無創性方法,即利用 UV 照相檢測埃及藍的技術手段。我們希望通過這項技術獲得更多信息”,Østergaard 樂觀地說道。

展現兩千年的歷史痕跡

目前,Maria Louise Sargent 正著手于研究“帕爾米拉之美”,這件石灰石雕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90–210 年左右的敘利亞帕爾米拉,雕塑上飾有紅色珠寶,正中有一個玻璃球。“這些藝術珍品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們充滿了故事與傳奇”,Sargent 介紹道。“換句話說,我能看到很多痕跡,包括環境污染或侵蝕劑的痕跡。難度較大的工作就是準確得鑒定這些痕跡。”畢竟,這些古代畫家曾用代赭石等材料作為色料,這些色料正是泥土的顏色。因此,哪一部分是顏料,而哪一部分僅僅取材于當地的土壤呢?就如同木炭曾被古人當作黑色顏料,而碳離子也是現代空氣污染的指征。

 

備受爭議的觀點:皮膚到底有沒有上色?

通過肉眼觀察希臘人物雕像,可以看到睫毛和嘴唇上的各種顏色痕跡。Østergaard 正期待著真正重要的發現:“該對象的檢測可能有助于解答古代人物雕像的肌膚到底有沒有涂色這一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有一項來自古典時期和希臘時期的證據,證明人物的身體是用膚色顏料予以涂色的。”

 

客觀的物理分析揭示顏料產地

在顏料足夠的情況下,我們會選取微小的顏料樣本,并用材料檢測顯微鏡進行橫斷面檢測,以便確定層狀結構,如果可能,還將對顏料進行鑒定,有些鑒定則需要依賴 CPN 合作研究機構的物理分析結果。因此,地質博物館的 Minik Rosing,通過分析同位素微量元素,可以具體指出顏料的產地:“一尊雕塑的紅鉛粉產自西班牙,并遠銷至羅馬”,Østergaard 介紹道。“這也為我們研究古代貿易路線提供了線索。”

 

彩繪研究任重而道遠

盡管 CPN 已經取得了一些顯著的研究成果,但彩繪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即便我們能夠鑒定古代雕塑上的色彩,但我們依然無法知曉它們的真正面貌,”Østergaard 指出了目前的工作難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技藝方面的更多細節,以及古代彩繪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美學效果。”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跟我們聯系!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 © 2019 英菲洛精密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蘇ICP備16057976號-1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

地址:蘇州吳中區太湖智創園J棟(請直接電聯或轉至留言)

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二維碼

服務熱線

15850205405

掃一掃,關注我們